您当前的位: 首页 > 开源技术 > > 内容页

消费金融十三年,苦等“消金第一股”

来源:未央网 2023-08-01 13:05:51

在平台金融整改基本完成、消金行业马太效应加剧等多因素叠加下,一场巨变正在持续进行。

近日,深圳银保监局发布批复公告,批准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联金融”)更名为“招联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招联金融方面表示,此次更名系公司股份制改造工作的相关程序,目前并无明确的上市时间表。

由于股份制改造是公司上市前的必要流程,作为蝉联四年总资产、营收与净利润第一的消费金融行业龙头,招联金融的股份改造完成,或将引领业内关于上市的风潮。


(资料图片)

“第一股”的诞生,往往代表着行业走向成熟。新中国第一家信托公司出现在1979年,1994年陕国投作为“信托第一股”在深交所上市,标志着中国非银行金融上市机构的诞生,历时十五年。2019年4月,东正金融登陆港交所,成为首家上市的持牌汽车金融公司,距离业内第一家汽车金融公司成立已有15年。首批消金公司出现在2010年,至今发展已十三年。

从行业意义、当前业务需要、长远发展等多方面而言,也该出现上市公司了。

消金第一股何时现?

根据2022年财报,招联金融、兴业消金和马上消费金融位列持牌消费金融“三甲”,三者营收均破百亿,净利润分别为33.29亿元、24.93亿元、17.88亿元。

三甲之中,最早有上市动作的是马上消费金融。

2020年9月,重庆银保监局批复同意马上消费金融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发行规模不超过13.33亿股;2021年初,重庆证监局公示辅导备案信息,马上消费金融已与保荐机构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签订辅导协议,拟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

然而到了2021年6月,原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通报马上消费金融违规。马上消费金融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整改工作小组,上市之路就此放缓。

招联金融的上市动向最早出现在2021年3月,彼时招商银行发布公告称,同意启动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上市研究工作,具体上市方案成熟后再行提交董事会审议。

2022年10月28日,招商银行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已审议通过《关于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议案》,同意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股份制改造方案。

当时,招联金融表示,股份制改造不涉及股东持股比例变化,旨在完善公司治理,促进公司持续稳健发展。

再到2023年7月,深圳银保监局的批复代表着招联消费金融在股份制改造方面的工作基本完成。

目前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仍未出现一家上市公司,但从行业马太效应加剧、存量竞争越发激烈的背景来看,上市是消费金融公司谋求更大发展机遇的主要渠道。在现行监管标准下,上市带来的资本补充以及更低的融资成本,能够为所有消费金融公司提供发展源泉,总归是绕不开的话题。

招联金融2022年总资产达到1643.5亿元,是排在其后的兴业消金的2倍有余,100亿元的注册资本限制了其规模,谋求新的资本补充是题中应有之义。同年招联消金总资产、营收、净利润增速已经跌至个位数,这其中,既有流量逐步逼近天花板的客观因素,也有满足10倍杠杆率监管要求的主观放缓——部分机构甚至为此吃过罚单。

成为“消金第一股”,便可打开全新的融资渠道,促进股东流通,为扩大营收规模、积累先发优势做准备。同时,“第一股”具备着里程碑式意义,所带来的声誉也能够为头部机构拉开竞争差距、中尾部机构缩小竞争差距提供巨大助力,成为行业打通上市资本化的标杆,可谓是既得面子,又得里子。

行业上市拐点已至?

平台金融的整改进程,是影响消费金融公司上市节奏的因素之一。

在消费金融公司中,银行系和互联网系是两大主力军。

其中,银行系的机构最多。在当前31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银行作为大股东的高达22家,占比超过70%,包括国有大行系3家,股份行系3家,以及其他16家中小行系。另外9家的大股东为金融集团、消费互联网和产业公司巨头,股东中也有银行的身影。

互联网系消费金融公司的大股东,在过去三年进行了多个方面的整改,主要集中在金融持牌经营、支付回归本源、打破信息垄断、强化风险隔离、完善公司治理、规范资产证券化产品及上市行为、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等方面。

2023年1月,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蚂蚁集团等14家大型平台企业的一些突出问题已基本完成整改。平台金融的整改完成,也让消费金融行业的监管环境进一步明朗。

监管之外,马太效应已成为消费金融行业必须面临的问题。综合多部门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末,前10家头部消费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均值约为尾部机构的9倍,前者的客户量级更是后者的近30倍。

伴随着平台金融的整改,消费金融公司自2022年起迎来密集的增资潮:蚂蚁消金的注册资本从80亿元增至185亿元,成为目前注册资本最高的消金公司;兴业消金的注册资本从19亿元增至53.2亿元;海尔、尚诚消金的注册资本则从原本相同的10亿元分别增至15亿元和16.24亿元;宁银消金从9亿元增资至29亿元。

在增资导致的股权变更中,银行系股东依旧亮眼。2023年4月,宁银消金增资后,宁波银行认购新增的20.11亿份股份,持有27.01亿份股份,将占宁银消费金融总股本的92.79%;5月,中邮消金完成股东变工,拉卡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正式退出,其所持有股权被星展银行收购,星展银行持股比例由原来的15%增至16.667%,仍为第二大股东。

综合多个消费金融公司的股权调整情况,主要股东扩大股权比重、股份较少的产业公司转股离场是主要趋势。一方面,考虑到上市的可能性,主要股东一般不会出现变化;另一方面,消金行业迟迟未能出现上市公司,却已呈现巨头争霸态势,中小股东预期的投资回报难以获得。

一头热一头冷,尾部消金机构的注册资本规模远远低于头部。例如,东北地区首家消费金融公司盛银消金的注册资本仅为3亿元,刚好满足监管最低注册资本要求,自成立以来未曾增资。

除直接增资外,消费金融公司正在积极探索新型融资模式及充实资金的补充渠道和工具。自2022年至今,包括马上消费、小米消金、平安消金、锦程消金、苏银凯基消金、海尔消金等在内的多家消费金融公司,通过银团贷款募集资金。此外,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已有5家消费金融公司成功发行或即将发行ABS,发行总规模超87亿元。

2023年的经济、消费复苏,给金融行业带来了更好的市场环境,服务于金融业的金融科技公司IPO动作频频,或上市或递表。

港交所:

3月10日,在线投资决策解决方案提供商九方财富登陆港交所,打响了2023年国内金融科技公司上市“头炮”。

4月24日,起步于金融行业AI服务的第四范式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5月25日,海尔旗下的数字化保险代理服务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众淼创新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5月29日,综合医疗服务平台圆心科技更新了港股招股书,旗下的圆心惠保为保险公司提供技术赋能服务。

6月28日,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百望云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A股:

6月14日,用友金融发布公告,已向北交所提交了更新后的上市申请材料。

6月19日,邦盛科技首次递交科创板上市招股书。

6月29日,为银行提供财富管理和支付清算等软件服务的开科唯识更新招股书,冲刺创业板。

6月30日,数字支付及增值服务提供商连连数字首次向港交所递表。

金融科技公司的“上市潮”是否会给消费金融行业的上市带来助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已经实现了全面盈利。根据2022年财报:招联金融、兴业消金、马上消金的净利润均超过15亿元,盈利水平排在第十名的中原消金净利润也有3.33亿元;净利润超过2亿元的还有海尔消金、锦程消金和长银消金,分别为2.63亿、2.57亿和2.3亿元;净利润在1~2亿元区间的消金公司有7家,分别为平安消金、幸福消金、苏银凯基、阳光消金、尚诚消金、湖北消金和南银法巴消金。

证明了赚钱能力,这也是有股东愿意进入的原因。但上市仍需要考虑到更多监管环境、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这同样也是不少股东退出的缘由。

在快速地跑马圈地过后,消费金融行业正保持着合规、稳健的发展态势。在不断地变化中,行业期待着“第一股”,以此来昭示发展的新可能性,正式步入竞争下半场。

关键词: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数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