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 首页 > 业界动态 > > 内容页

聊聊诗圣是怎样炼成的——杜甫简传

来源:哔哩哔哩 2023-08-05 22:24:29

前言

最近有个电影《长安三万里》挺火,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跑来跟洒家分享,李白、高适?哥舒翰、郭子仪……老师你以前讲过巴拉巴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洒家心里其实一言难尽,在当下的文化战线,国风电影确实式微,这片子的出现是个好事。

但这片子的内容……一言难尽。

其实洒家也理解,大唐双星,仙圣李杜,大家从小就接触。但仔细想想,各位张口就来的,李诗肯定比杜诗多。

相比之下,放浪形骸白衣仗剑的李白,也确实比那个总是沉重的老家伙讨喜。

面向大众是要深入浅出,也罢。

灯火阑珊处,冷眼热肠那个老爷子,还有后生记得您吗。

谨作此文,聊聊诗,聊聊史,聊聊符号以外,少为人知的诗圣杜甫。

【一,诗圣降世】

公元712年2月12日,正月初一。

长安城那边儿,李隆基正忙着收拾他的好姑姑。

河南巩县这边儿,一户杜姓士族,刚刚降生了一个带把儿的。

孩子他爹叫杜闲,初唐“文章四友”之一杜审言的儿子。祖上杜预,魏晋军事家、经学家。

历史上既进文庙又进武庙的一共就俩,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就是杜预。

家族系京兆杜氏,唐朝就出过九个宰相。

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妥妥的望族大家

这孩子他娘家世也不一般,出身汉唐大族清河崔氏,文章四友之一崔融就是这家的。

这么个士族结晶,还是他爹三十岁才迎来的长子。

这可是家族日兴的希望啊,取个什么名好呢?

杜崔的?浪催的吧。

杜长子?杜希望?别闹。

甫者,大丈夫之美称也,且有田禾始生之义。

就叫杜甫了。

于是杜甫一降世,就是全家人的宝儿。

只可怜母亲崔氏在他三岁时病逝了,姑母心疼这孩子,就给接到自己家中抚养,待之比亲生只有过而无不及。

有一次杜甫和表弟都生病了,巫医说得把孩子放在东南角的吉位,那是表弟住的地方,可是姑母却把杜甫换了过去。后来,杜甫痊愈,表弟却病死了。

甫昔卧病于我诸姑,姑之子又病间,女巫至,曰: “处楹之东南隅者吉。姑遂易子之地以安我,我是用存,而姑之子卒。(《唐故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碑》)

所以三十一岁那年,姑母去世,按俗,姑丧侄不必戴孝,杜甫却牢记恩情,为姑母戴孝作铭,引“鲁义姑”典,称姑母为有唐义姑。

春秋时齐国伐鲁,鲁国一位农妇怀抱一大一小俩孩子逃命,齐军将近,妇人“力不能两护”,不得已扔下了小的,齐军追至,问为什么扔下小的而保大的,妇人答道:大的是兄家的,小的是自己的。保小的是私爱,保大的是公义。存公义,失私爱,悲痛的只有自己。存私爱,失公义,无颜面对鲁国。齐军闻之,感慨于山野民妇尚且守道义如此,于是退兵。鲁国国君赐其为“鲁义姑”。

也许啊,正是童年经历中有这样一位无私的长辈种下一枚善种,才有了后来凛然正气的千秋诗圣。

在家人的呵护下,杜甫的童年相比于许多其他诗人,那是相当顺风顺水。

出身寒微的骆宾王,七岁名作咏的是鹅。

而杜甫,同样是七岁,人家咏的是凤凰——物种起源就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到了十五岁——在唐朝这是许多人家的男丁都快当爹的年纪,是许多诗人都奔于生计或是,一战成名的年纪。

而杜甫就不一样了,十五岁的杜甫依然是个被呵护的孩子。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上树摘果,一日千回,只能说:

一,少年杜甫很强壮。

二,树很强壮。

三,这孩子惯得真没个样儿。

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可以品味到的是:老杜的童年是真的无忧无虑。

但如果您觉得——哦,原来无忧无虑的童年才能培养出诗圣,看来我得更加玩命儿惯着我家宝儿。

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这里面的因果关系是,老杜的童年不但没留什么阴影,反而还有超出大多数人的见识与才学

人家少年时见过大唐第一舞蹈家公孙大娘得心应手的剑法;听过大唐第一音乐家李龟年的现场演奏;看过大唐第一画家吴道子的画壁丹青;得到过各种名流的指点与认可……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所以这样成长的杜甫,在他人生青年所立的志向,有着有人看来幼稚——其实豪情无畏的磅礴: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大多数人遇到一个昏庸的君主、不好的时代,有劲儿的还能抱怨几句,更多的是被压得喘不过气。

可是杜甫说:我要使君主比尧舜更贤明,我要让民风比如今更淳朴。

同理,大多数人遇到生活种的不幸,人际环境的不善,有劲儿的还能骂几句怼回去,更多的是被困扰,更坏的是被环境同化,己所不欲转施于人。

而杜甫的豪情无畏在于——面对生活的不幸,我要使之因我而幸,使天下得幸;面对人际的不善,我要使之因我为善,使天下得善。

想想,如果你在原生家庭中,学校里,职场下,所遇不良,要么你躲了,要么你削他。你可曾想过,我要让坏人成为好人,我要让整个环境成为更好的环境。

这么想有什么好处?

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变受害者身份为布施者身份。不仅救了自己,也帮助了他人。

三,以万世全局为思考,超越一时一域之桎梏。

同理,大多数人论到三才天地人,想的都是如何天时,地理,人和。

可杜甫的这种思想,其结构竟是——与天其时,与地其利,与人其和。

这种志气,到了北宋横渠,成了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到了十六世纪西班牙,成了塞万提斯的“天让我生在一个铁的时代,就是让我使它变成黄金时代。”

【二,裘马清狂】

十九岁,带着这样的豪情壮志,无所畏惧的青年杜甫踏上了壮游之旅。

二十三岁,洛阳一遭进士落第也没有阻碍他壮游的雄心。其父杜闲此时任山东兖州司马,掌管一方军政,杜甫落第后,也没当回事,直接油门一拧,去山东看爹玩儿了。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壮游》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房兵曹胡马诗》

齐鲁大地,青翠无尽,正是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必经之地啊。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同样往高了蹦的,诗仙李白青年时也有一句: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

这首诗是李白干谒渝州刺史李邕,被人家瞧不起后用来争口气的。而这位李邕在后来杜甫三十岁时调任北海太守,专程赶去齐州就为跟杜甫聊聊。

不是阴阳捧踩,是诗仙这句,单看大气,对比则确实小气。

顶,最高;绝顶,最最高;凌绝顶,还要高。会当,一定要。一览,尽收眼底。众山小,主体是所见,重要的是所见。因层层云海而心胸激荡,因心胸激荡而意欲极目,为尽收眼底,而不惜决眦。立地观天,神游无上,真实而又无所挂碍。

再看大鹏。

一日,未来时,不是当下也不是定要;同风起,依靠外在条件,有人说这同风起可不是依靠外在条件,是并驾齐驱,啊呸,就是,下一句是“假令风歇时下来”。扶摇直上,主体是自我,长风万里送大鹏的风不重要,九万里之下的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我。

本来挺给年轻人提气的一句,相比之下,这气脉咋就憋屈了呢。

而诗仙和诗圣——这被韩愈相提并论的大唐双星,他们最大的不同,也早就在各自的青年时期埋下伏笔。

青年杜甫快快乐乐地当着他并不知道——过一天就就少一天的快乐青年。

三十岁,父亲做主,娶了门当户对的另一望族弘农杨氏出身的妻子,史料只记载了叫杨氏,司农少卿之女。

这司农少卿相当于今天管农业的副部长级官员,所以这媳妇也是个大家闺秀。

只是这位大家闺秀也并不知道,大家闺秀的日子也是——过一天少一天。

三十二岁这一年,被韩愈相提并论的大唐双星,已得名的诗仙和未成名的诗圣在洛阳相遇了。

李白比杜甫大十一岁,此时的李白,已然经历了包括但不限于:

会稽愚妇轻买臣,孩子保姆,呸,孩子后妈瞧不起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植物人。力士脱靴入阊阖,御手龙巾显规格。翰林待诏不称意,长安酒家V  I  P

等阶段,被玄宗赐金放还,放大鹏鸟离开樊笼,回归自由。

而杜甫如果按十五岁还上树的心理年龄来计算,这时候还是个三十二岁的毛头小子。

大哥不愧酒中仙,潇洒,小弟佩服。

别太佩服哥,放松,哥毕竟是个传说。你要是没啥事,哥玩儿你啊,不是,跟哥玩去啊。

哥哥去哪?

那当然是访仙山、采仙草、抓仙人!咋样,跟哥走吧,天亮就出发。

于是,这一年: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白天携手登山,晚上酒酣同眠。

要说仙圣二人同睡一床被子,确实是难得的情谊,但是杜甫好像吃亏啊:

后半夜哆哆嗦嗦冻醒了一看,被子都让李白那老东西卷走了。

毕竟李白那身板儿十步杀一人他可练过武术,而杜甫都多少年不上树了,要比让自己舒坦,杜甫能卷得过他?

第二年,高适也加入了旅行,也不知道那床被子够不够大。——也许很多年以后,诗仙回首往昔会庆幸,那床被子不够大。

梁宋故地,长河群山。

有时,他们一块擎着老鹰去猎兔,有时他们在城里酒楼开怀畅饮,有时到访古人遗迹登高远眺。

站在这太平盛世的山川美景中,似乎天地之间没有痛苦没有担忧。

有的只是游目骋怀,潇洒畅快。

【三,盛世之下】

这涵藏一切的天地之间,万国朝拜的盛世之下,真的没有任何值得担忧的事吗?

杜甫也曾向两位老哥吐露心声,大唐这颗枝繁叶茂的大树,好像在腐败啊。

年轻时的李隆基雷厉风行,锐意进取,可此时的玄宗皇帝,已变得愈发好大喜功,奢侈安逸,甚至拐弯抹角很不礼貌地娶了李瑁之妻,自己的儿媳。

朝中大臣谄媚日盛,塞外将领倒是也想跟风,迎合圣意才能调回长安,无奈囊中羞涩卷不过,怎么办呢?

雷霆雨露俱是天恩,文治武功也都是圣欲。

对,送军功!多打下一尺疆土皇帝也高兴,皇帝一高兴,咱就能调回长安。

打赢了,壮士百战都死了,将军十年归长安。

打输了,你不说,我不说,谁知道啊?

猛将收西域,长戟破林胡。百万攻一城,献捷不云输。组练弃如泥,尺土负百夫。拓境功未已,元和辞大炉。

猛将破胡,凭的是长戟——福特流水线前,站着的是两只手。

集团军打部落,捷报虚报,输了瞒报。

老兵不死,只是化作春泥;每尺疆土平均油耗百个征夫。

开疆拓土没见好,和平倒是要离开大唐了。——这也是为什么,大唐盛世下,征壮丁不少反多。

这事,不好说两位老哥是否在乎。但杜甫是真的在乎。

这年,是公元744年,距离那场——八年就把最强王朝打得由盛转衰的浩劫,还有十一年。

此时,正值青年的杜甫还不知道,他的远见有一天会变成残酷的现实,他的清醒会让他多么的无力。

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

他也不知道,迎接他的将是多么伟大却又艰辛的一生。

三十五岁这年,快乐的日子余额见底儿了。

这一年,父亲杜闲病逝,再也没人对着客人夸耀——我儿子七岁咏凤凰。

而从小被惯着长大的杜甫,也失去了支撑豪情壮志的经济基础。

老大不小了,该干点正事了。

毕竟,无常路前,再无靠山。老婆孩子,我是靠山。

好在,这一年,朝廷开了恩科:

通⼀艺者诣京师就选。

有本事的人才们,快来长安报名啊。

杜甫看着长安街头各有所长的莘莘学子,这个会使用双节棍,那个会哼哼哈嘿。

心里不免也没底,毕竟多年来,自己堪称游手好闲,可没咋上过擂台。

等卷子一发下来。杜甫颤抖地端详着考题——就这?拿脚都能答。

于是杜甫脱下了靴子……(高力士:去!)

于是杜甫快意挥毫,交卷离场。

等发榜的日子到了,莘莘学子包括杜甫齐聚榜前,翻来覆去的找自己的名字。

杜甫发现,榜上无名。

字面意思上的榜上无名,一个都没有。

因为这场恩科的考官,叫李林甫,一位非常“重视”人才的右相尚书左仆射。

当年贤相张九龄李适之等,就深得李林甫这玩意的“重视”,为了取而代之,丫可把他们坑苦了。

大圈套小圈地使着阴谋,排挤了一众清流,当上了这个右相。

朝中已无敌手,那天下会否有正直之人呢?肯定有啊,然而,嘿嘿,多少宰相都被我无情地伤,何况白衣学子?

李林甫一手导演了榜上无名。那皇帝肯定得问啊,宰相哎,这恩科一个人才都没选上来?咋!

你问谁呢?你问我呢?你自己干啥了你不知道?我,我干啥了呀,最近没干啥啊,也就是跟玉环……皇上啊,你也不好好想想,寰宇之内,哪个帝王功绩如你?古往今来,哪双慧眼跟你比肩?天下哪里还有被遗落的人才了?早都让你给网罗殆尽了呀!皇上,不是臣下说你,你自己多大威力你没点数?臣只能恭贺陛下开启全新成就——野无遗闲!

这话谁敢信?李隆基:那个,我,我敢。

就这样,李林甫一手导演了这出“野无遗贤”的闹剧。

对李林甫而言,这不过是他众多诡计里的一个小伎俩。

对李隆基而言,这也只是他尽日君王带笑看的一个小插曲。

对杜甫而言,这可是他的命运。

从此他的人生,不一样了。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多么远大的志向,确实远。

实现理想无径可寻,现实困难又不等人。

大唐文人三条出路:一,考试。二,干谒,凭本事攒人脉赢得举荐。三,入伍参军。

考试走不通,参军好像也不是那块料,那就只剩下干谒了。

于是老杜开始走访那些,直接认识的、间接认识的、父辈认识的、平辈交好的……达官显贵,雅士名流……

溜须不熟练,拍马不情愿,阿谀不习惯,奉承也难办。

可还是得办。

一年后,积蓄早已殆尽,妻儿也送到了乡下。

只剩自己孤身一人困居长安。

这天,杜甫听说,那谁家那小谁公子,好结交朋友,大方着呢,而且,喜风流好诗文。

如今写点儿溜须拍马的倒也熟练了,可瞧了瞧所剩不多的纸墨,怕斩了卷,老杜还是小心翼翼了好一会,阴干收好这才装进袖囊。

第二天早早地就扣响了那置了好几个户对的大红门。

老门房出来看了看杜甫,直接说:“我家少爷今早才从章台还是平康那回来,这会儿正补觉,咋也得后晌起来还得奔饭局,今天可能不会见您了,您还是回吧。”

“那,那我等等吧,谢了,谢了……”

当年东魏的贾思勰老爷子,在丞相高欢府前也站了一天,可人家为的是把《齐民要术》广发天下。

如今我在这等这一天却是为了啥?惭愧,惭愧啊。

倦鸟归巢,华灯初上。

后院的下人牵着几匹壮硕的马来到了正门,这是有人要出门。

老杜赶紧打理了靠墙蹭的灰,也顾不得久蹲的酸痛,快步迎了上去。

果然,红门里笑语欢声,几个年轻人拥着公子出来了。

“公子您好,我是……”

话还没说完,“这位兄台啊,我现在要出门,这都起来晚了,你有事的话,跟我们一块去了再说吧,嘿嘿,今晚有好戏……”

丫狡黠一笑,纵身上了马,扬长而去。

望着尾灯远去,老杜叹了口气。听着饥肠辘辘,老杜鼓足勇气。

玉勒雕鞍游冶处,汗滴脚下土。

老杜吸了一路生化增压的尾气,可这11路哪追得上豪华四驱。

等他赶到,人家已经奔了下一场了。服务员正要收拾包房里的杯盘狼藉,见老杜进来,你们是一起的吗?

对,那个,我家公子手机落下了,让我回来取,我正好歇会,你等会再来收拾吧,对,去吧。

蘸料上也不知道是啥,黏糊糊的,凉菜也只剩点儿三合油了。

呀,烧烤还有这么多串呐,这还有大半杯酒,这个好。

唉,烧烤这玩意,还是热着吃好,这凉的都反腥了。

这有钱的公子喝的这个酒,咋不是味呢?

带点咸,还有点苦涩。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除了偶尔给显贵充当门客,巍巍大唐的落魄文人还有没有别的出路?

无论世道如何,我都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老杜看见街上那些卖烤冷面的、串糖葫芦的、祖传贴膜的,人来人往好热闹呀。

买,肯定是买不起,也不能买啊,老婆孩子还在奉先乡下吃糠咽菜呢。

卖?士农工商,想我杜家百代士族,怎能落与贩夫走卒为伍?毕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对,实在是高,高他个大爷,不如实在,问题是我能卖啥呢?

老杜自幼博览群书,好医道知药材,于是在接不到“宾客”的活儿时,老杜就去郊外,采撷一些药材,做点布洛芬啥的。

一些拿来摆摊贩卖,另一些,偶得朋友资助时,老杜就把药材像包好自尊一样,包好奉上。

卖药都市,寄食友朋。

边关的战事频繁,关中的征兵日盛。塞北来的家书,妇孺大多看不懂,想回信也不会写。

老杜又兼职了代写书信。

文人嘛,不动动笔,总是会憋得慌的。

公元751年,刚过完年,天寒地冻,老杜正发愁,听说初八到初十,玄宗要连着举办三场祭祀盛典。

赶紧连写三篇辞藻华丽的《大礼赋》,可是进献无门,怎么办呢?对了,投皇帝信箱也许还有点希望。

这皇帝信箱叫铜匦,原来是玄宗他奶奶的。武则天在位期间,设四铜匦:

延恩匦(青,投歌功颂德,毛遂自荐)招谏匦(丹,投评判朝政)伸冤匦(白,申诉冤屈)通玄匦(黑,建言献策)

猜也知道老杜该投哪个。

……适遇国家郊庙之礼,不觉手足蹈舞,形于篇章。……谨稽首投延恩匦,献纳上表……臣甫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手足蹈舞,舞手蹈足,这俩词儿在炼字如神的老杜拍马屁的文章里使用频率很高。这么轻松的字眼,看起来并不轻松。

书投铜匦,会不会如石投大海?

这回还真没有,玄宗还真就看到了。

凭杜甫的文笔,老玄宗看罢直接下令:待制集贤院,让宰相给这碎娃专门安排一场考试,一场只有他杜甫一人参加的考试。

集贤院众学士围观赞叹的这一天,也是老杜长安时期最耀眼的一天。但是直到第二年开春了,这事也还没下文。

为啥呢?是老杜才华不够吗?不是。

皇帝让宰相安排……

那宰相,叫李林甫。

本是同名甫,相煎何太急?

长安城西边有座咸阳桥,也叫西渭桥,出城去往西域的必经之路,是个见证了不少离别送往的地方。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的好友元常要从军,离别时王维写了这首《送元二使安西》,让他的名字留在了大唐诗坛。

公元749~751年间,从西北到东南,巍巍大唐广布天威,两年,折兵十余万。

两年,十余万。

税赋上涨,征员激增。

征来的士兵都要从咸阳桥去往遥远的西域,出发时,困居长安的杜甫亲眼见到,士兵们的父母妻儿在咸阳桥头拦道牵衣,哭声震天。

杜甫看见行伍中还有白发苍苍的老兵,不忍问道:您这么大岁数还去打仗?

“这位先生,我从十五岁就驻守北境了,年过四十又去了河西做屯田兵,如今头发花白还要去征西域。不去怎么办,不当兵,那县尉带人到家里催税捐,交不起啊!”

“可是您当兵这么多年,地里的活儿还有人管吗?”

“谁说不是呢,我们常年在外,就算家里的老婆子们再身强力壮,那地也犁不出个模样。咱庄户人就指望生个男劳力好做营生,可如今这年头,生了男孩也得上战场,还不如生个女娃,嫁到邻村还能看一眼……”

“那为啥每次征兵都可着你们来啊?”

“谁让咱关中人吃苦耐劳啊,每次征兵,都让人像抓鸡撵狗一样……我们在塞外血流成海,可皇帝只要拓边的功绩,啥时候是个头啊!哪有人替咱百姓说话啊……”

玄宗把朝政交给了一个贪污营私的宰相,把边防交给了穷兵黩武的将官。

人民却要受着赋税和服役的双重剥削。

!!!

直到此刻,杜甫终于清醒地意识到,这是怎样的一个时代。

诗圣也终于意识到,在这样一个时代之中,我是谁。

这是他第一次为人民作诗——《兵车行》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四十岁之前,老杜的诗多写个人境遇和歌咏自然。

四十岁之后的老杜,终于开拓了一块最为厚重的诗国疆土——民生。

放到佛教里,这叫“观世音”。

困居长安期间,老杜穷困潦倒,还染上了肺病和疟疾,代过笔,卖过药,吃过残杯冷炙,领过救济粮。

如今九年过去,也许是他那些放弃尊严乞求推荐的诗词起了作用。

四十三岁的杜甫收到了一纸雪中送炭的任命——正九品下的河西尉。

这官虽然不大,但一年光是禄米就五千多斤,连吃带卖,还能剩点嘣爆米花玩,足够解老杜燃眉之急了。

于是老杜拒绝了。

县尉,负责司法捕盗、审理案件、判决文书、征收赋税等杂事。

征收赋税。

这活儿可是个有良心的诗人最难以接受的。

当初高适也就干了三年,有诗为证: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高适《封丘作》

老杜一看这任命,这啥?我为啥能领到救济粮?因为水旱成灾半年多了,朝廷大发慈悲!

可这点慈悲,在灾荒、战事、乱政面前,有多大用?最后还不是由大唐的百姓买单?

现在让我去收保护费,爱特么谁干谁干,我穷死也不干。

这也是很多人都不理解的选择,甚至因此抨击他。

“我不收也有别人收啊?”“我不收我老婆孩子就饿死了啊!”“别人饿死跟我有啥关系……”“他老婆孩子都要饿死了,他还在这装好人?”

这些说法都是笔者在三尺讲台上见证过的。

说到底还是怕饿死呗,行。

如果真的是怕饿死,那就单纯的解决避免饿死这事。

于是老杜申请换了另一个官职——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仓库看大门的,赚得少点,不用背负心理负担。

饿死这事是不是解决了?

老杜用行动致一切剥削者:坏就承认坏,别拿怕饿死说事,有的是办法可以不饿死。又干了坏事,又拿怕饿死不担骂名,那不更坏?

终于领到了工资,老杜急匆匆赶往奉先乡下,去看老婆孩子。

深秋夜半,百草凋零,路上老杜的手冻得衣带断了都系不上。可这心里是暖洋洋的,就要给家人带去希望了。

可是一进家门,听到的就是妻儿的哭声——小儿子刚刚饿死!

十年来,一切悲辛终于有了希望,可这希望还是晚了。

这是个很适合看杜甫笑话的节点,让你装好人,该,儿子饿死了吧。

这是把杜甫小儿子的死归咎给杜甫。

如果杜甫早做了县尉呢?避免儿子饿死的责任就指责给了百姓。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鲁迅《华盖集》

鹬蚌相争狗咬狗的背后,真正的渔翁则继续歌舞升平。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老杜拎得清。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华清宫就像瑶池仙境,温泉里暖气蒸腾。羽林军站满山顶,宫廷乐响彻天空。

君臣齐乐享不尽荣华富贵,宴会上没有一个百姓。

赏赐达官显贵的丝帛,都是贫寒妇女的艰苦劳动。

可他们的丈夫和公公却受尽鞭打,任由盘剥,看着一匹匹血汗,装敛入京。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我简直愧为人父,竟然能让孩子饿死!谁能想到今年收成本不错,可穷苦人家竟然没有饭吃。

我好歹还是个朝廷命官,享有一定的特权,既不用交税,也没有服役的负担。

我都免不了这样的遭遇,那平民百姓的日子,岂不更加辛酸!

再想想那些失去了土地的农民, 已是倾家荡产,再想想远戍边关的士兵,难免缺吃少穿……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这是诗圣一生中划时代的作品,碾压了他同时代的任何一个诗人。

他没有逆来顺受,也没有挥刀向更弱者。

除了他自己的悲惨遭遇,他的声讨更纪录了盛世背后,从上到下各个阶层并不相通的悲欢。

普通人的一生在史书里就是个充数的。大江东去里的一朵浪花,谁会纪录?

有才学的要么歌功颂德,要么未遂于是怀才不遇。

没才学的记下来也没人看。

这五百字,是他留给后世的时间胶囊。

清醒这玩意,既是天赋,也是诅咒。

公元755年深秋,老杜回家,初冬,回京上班。

冬月初九,一件十年前他就看到苗头的大事,还是发生了。

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近二十万大军南下西进,直奔长安。

【四,安史之乱】

756年五月,杜甫带着一家人离开奉先,投靠到潼关北边白水县的舅父家中。

他相信,临危受命的前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会守住潼关城。毕竟早在正月,哥舒翰就曾打退过大孝子安庆绪的先锋。

但实际上,此时的哥舒翰不说风烛残年也是年老力衰了。

守潼关的前任,高仙芝和封常清两位将军,被监军边令诚以贪污军费进谗言,让玄宗给剁了。

真是因为听信谗言就临阵斩将吗?不是,是玄宗慌了,屠刀不挥向自己一手喂大的敌人,反而挥向部下。

在这种情况下,朝中无人,哥舒翰是临危受命,拖着中风的身体,来接高封二人没背动的锅。

老将军此时就是个处境尴尬的吉祥物。

他的监军整日和军官在帐中与娼妓饮酒作乐,而帐外士兵们连饭都吃不饱——老头儿镇不住了。

但老头很清醒,拖着病体给玄宗上书:叛军长线作战,折耗巨大,现在又用饵兵诱我出战,更证明了他着急。

越是这样,越要固守潼关,身后是三秦和天府,拼补给也能耗死安禄山。

当初李林甫鼓励任用胡将,间接造成了安禄山起势。现在,李林甫这老东西已经凉透了。

继任者是贵妃的哥哥,看名字定是位忠贞之士——杨国忠。

能当上一国之相,想来也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狠手儿。

杨国忠劝玄宗,哥舒翰麾下二十万大军,潼关外能看见叫阵的也就四五千人,看不见的那就是没有。

二十万对四五千,优势在我。这么点人叫阵还不出战,恐贼势反将日盛。

前边说了,玄宗慌了,刮骨玉刀下,早没有了当年“临淄王”提兵进京,替爹争天下的锐气。

于是玄宗祭出了十二道金牌,撤走了岳飞三线四路大军的后勤。

哦,串台了。

于是玄宗一日三诏,责令哥舒翰,主动出击。

老头想了想尸骨未寒的高封二人,只得从此乱命。

果然,叛军一路设伏,三天的工夫,二十万大军被吞了十九万。

哥舒翰清点了有生战斗力,除了残存八千,就只剩心里十万头羊驼在奔腾了。

部下劝他:公不见高仙芝、封常清之事乎?将军!这朝廷不值得啊,咱们投了吧。

哥舒翰不从,部下就把他腿绑在马上,劫持而去,投了安禄山。

潼关失守了,长安城前,再无险可凭。

潼关失守,白水也危在旦夕,百姓们都仓皇逃命,杜甫一家人也裹挟在流亡的人潮里。

老杜力衰,走着走着就落后了,一不小心陷入了泥沼不能自拔,好在表侄王砅骑马先行,发现了表叔没跟上来,

赶紧拨转马头,终于找到了杜甫。

余下的路程,王砅把马让给了杜甫,一手牵缰,一手握刀,护了老杜一家周全。

一路上,干粮吃完了,女儿饿得直哭,长子宗文只能上树摘些野李子给弟弟妹妹充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命运啊。

终于赶到了鄜州友人孙宰的家里,老朋友点灯相迎,准备了热乎的洗脚水,还不忘在门上贴了白纸条,给这些惊慌狼狈的逃难人招魂,又叫醒了熟睡的孩子们吃饭。

危难之际见真情。

但危难远不止兵灾。

鄜州附近山洪爆发,万家罹难……

这边人民水深火热,中原战场上:

安禄山部下常山太守颜杲卿(颜真卿堂兄)起兵平叛,赚杀叛贼还被上司王承业冒功领赏,后被围求援王承业,无果,结果城破被捕,颜杲卿大骂安禄山而被割舌、儿子侄子与叔颜真卿送情报而被截去手足全家遇害,三年后颜真卿寻找亲人遗骸,留下字字泣血的《祭侄文稿》……

睢阳城主帅张巡深知睢阳失守则江淮不保,以7000死士强拖18万叛军,打到城里的鼠雀殆尽……后来,硬是拖了十个月保住了江淮以南,张巡等守将以城破身死,换来了大唐喘息的生机。

……

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义士舍命保家卫国。

而玄宗,于六月十二日夜,隐瞒了长安城的百姓,带着贵妃国舅皇子皇孙各国使节……出逃天府。

中途至马嵬驿,太子李亨图谋篡位,劝变禁军统领陈玄礼,逼驾杀了杨贵妃及国舅宰相杨国忠,史称:

马嵬兵变。

但是李亨万万没想到,陈玄礼清了君侧以后,表示玄宗既然清醒了,愿意继续效忠皇帝。

李亨自知已然掀了桌子,手中兵力又不足以扭转乾坤,于是仓皇北上直奔灵武

在朔方节度使的支持下,在不足三十人的文武百官朝贺中,李亨于灵武登基为帝,史称肃宗

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遥尊,多损个词儿。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杜甫在鄜州安顿好家人后,听说了肃宗登基。

太上皇显然尧舜不了了, 年轻的李亨也许是大唐新的希望

八月,老杜只身北上投奔灵武,然后就被叛军逮住了。

同时期被逮的还有王维。

一个很讽刺的事发生了。

叛军抓到了大唐官员一般都会想办法劝降:加入我们吧,跟老李家混没前途。

王维,诗名盛传,家世显赫。安禄山抓住后好吃好喝供着,又专门派人接到洛阳,授以伪职。

杜甫,衣衫褴褛,面黄肌瘦。这谁抓的老叫花子?逮他干啥,让他滚蛋,怪费粮食的。

这一刻,老杜多希望……

或者……

现实是,没有人把这个老家伙当回事。

好处是,老杜虽然被困长安,却有自由。

陷贼期间,杜甫密切关注着敌我态势,评估战略选择,提醒军方注意两个被人忽略的重要关口……老爷子,惦记惦记家人吧。

惦记啊,咋能不惦记。

蹒跚在长安的夜,遥望着鄜州的月。

娘子啊,自从嫁给我老杜,你是一天好日子也没过上,从前你是农业副部长的女儿,可如今你跟着我,流离失所,寄人篱下,还要承受丧子之痛,你从无怨言,可老杜我,心有愧对。

娘子,你是不是也在鄜州的夜,看着长安的月?孩子们还小,还不懂得妈妈为什么盯着月亮出神吧。

娘子,什么时候,我们还能一起靠在咱家破帷帐前,让我借着月光,擦干你的泪眼。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读到这首诗,笔者总是会想起“白酒新熟山中归……会稽愚妇轻买臣”。

第二年的春天,安史之乱已经打了一年多了。

从前的大唐,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从前的长安,朱雀街东西一百零八坊,熙攘繁盛,光耀万年。

而从前整个地球上最为强大的帝国、最为繁盛的都市:

如今已是断井颓垣,遍地杂草。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联第一句,堪称封神。

国破山河在,国,人为的;山河,自然的。国破了,山河还在,山河还在,国家却破败了。

这破败就不是天灾,是人祸。

被困长安一年后,一位法号赞公的僧人送给老杜一套僧服,老杜简单乔装后,跑出金光门,在密林鸟道中日夜狂奔,穿过两军对峙的前线,一路奔向他以为的大唐希望所在之地——肃宗所在的凤翔。

见到肃宗时,真就是字面意思的衣衫褴褛。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笔者给孩子们讲这段时,有个小兔崽子天真地说,老师古人是不是用袖子装东西啊。是。那杜甫袖子里还藏俩酱肘子!

哭笑不得之余,我多希望他真的有俩酱肘子。

肃宗本来就得位不正,正为缺乏支持而发愁呢。

忽然,老杜拎俩肘子打草丛里蹦出来了!

肃宗感动得都不行了,你都这样了还来支持我?中书侍郎张镐(替睢阳之战张巡和边塞派诗人王昌龄报仇的名臣),给他下任命书!

四十四岁的杜甫收到了一纸嘉奖良弼的任命——从八品上的左拾遗。

别看品级不高,这可算是个皇帝身边的近臣,拾遗不是捡破烂的,拾遗是专门为皇帝查缺补漏,建言献策的言官。

讽刺的是这么重要的职能,品级却并不高,说明皇帝真的需要吗?

老杜哪懂这个,没过多久,就因为老说皇帝不爱听的,而被皇帝命他回家探亲。

离家一年零三个月了,赶紧借一匹马回家。

快到鄜州时,一路都是凄凉景象。

桑树上猫头鹰哀鸣,草莽里野鼠四窜。月光下的战场,累累白骨闪着令人胆寒的微光。

经过邻家,邻居们惊呼你还活着。

进了家门,妻子杨氏也吓了一跳,一边骂你个死鬼一边擦眼泪。

孩子们又想念又畏惧,一会抱抱老杜的膝盖,一会又躲到妈妈身后。

杜甫看着妻儿也是感慨万千。

妻子的衣服快成了僧人的百衲衣了,孩子们的衣服也怪得很:左一块祥云右一块海图,衣襟上还有各种神兽的零件。妮儿啊,你cosplay的是个啥?

女儿气得转过身嘤嘤哭。

哎?这后背上还有个,这特么是啥?我们的朋友小哪吒?——唐朝官服上有各种禽兽嘛,这是拿家里从前的官服改的。

再看裤子上,补丁也比膝盖高了一块,(笔者单身狗,想了半天才意识到这是孩子长个了裤子不够长,心酸。)脚上连个袜子也没有。

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757年十月,肃宗凭郭子仪的剑锋打回长安。

直到次年六月,这是杜甫最后一次旅居长安。

这期间,杜甫和太子中允王维,右补阙岑参,(金紫)光禄大夫房琯,京兆尹兼御史中丞严武等人同朝为官,后两人更是和杜甫私交甚好,不一样的是,杜甫人微言轻。

这期间,杜甫写得都是些: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官淑景移。昼漏希闻高阁报,天颜有喜近臣知……

这样轻浮的字句。

也许是穷怕了,也许是伴君如伴虎谨慎了,也许是离人民远了。

总之得承认:

诗圣离线了。

也不知道是是幸运还是不幸运,诗圣离线的时间没有持续太久。

房琯被贬了,跟房琯交好的也都跟着沾了光。

严武被贬去了四川,僧人赞公被放逐到秦州,杜甫也见不到“天颜有喜”了,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这份工作,不用伴虎,这份工作,惊醒了老杜的片刻幻梦。

他主要负责一些礼乐、教学、祭祀、文书之类的具体工作,要在基层接触真实的国情民生:

都城收复不久,物价攀升,一斗米要特么七千钱(战前最便宜时一斗米十文钱),遍地流民饿殍……

国家财政艰难到要发金圆券——写错了,要发乾元重宝,通货膨胀到炸……

肃宗借回纥兵打回长安,许诺收复失地,则金帛妇女任由抢夺,洛阳因此遭难,且回纥兵占了西部诸多要塞……

大食,地球另一边唯一能和大唐相较的阿拉伯帝国,派人从海路进攻广州……

安史之乱不到三年,大唐就从万国来朝沦落到外族入侵了。

民生多艰,国家危难。

诗圣要上线了。

758年,杜甫探亲回河南,一路见到战乱以来,民生之多艰。

而那些从前剥削人民的统治者,到了危难时期,既没本事抵挡外敌,又不肯放弃特权,反而继续横征暴敛,乱征民力。

杜诗之所以被称为“诗史”,在此六篇。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这六篇“诗史”,老杜的行文以惊人的信噪比,用五言诗把一幕幕活生生的场景真实地传递至今。

除了感慨于杜甫以他出神入化的行文留下了史书不在乎的国情尤其民生,更纠结的是,近一千三百年后,依然无法以未来人的视角给老杜一个答案:内乱带来了外敌,吐蕃,回纥,甚至阿拉伯人……反对兵役就无法抵御外敌,但支持兵役?战乱与剥削下的人民又确实难堪其重。两难,两难。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李隆基显然尧舜不了了,李亨还不如他爹,年纪轻轻就做梦飞升成仙,天天不是梦见栽葱道人,就是梦见南无加特林菩萨,要带他上天做神仙……

华州司功参军不到一年,政治生涯一共两年半后,杜甫决定,辞官。

此时的杜甫已经穷得身无分文了,哦不对,还有一文。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在长安,这一钱也就能买半火柴盒米。

全家人再次回到最熟练的生活方式——奔波。

先是到了秦州,老杜有个侄子和之前帮他不少的僧人赞公都在这,但是到了秦州发现这里依然艰难,老杜也不愿给亲友添麻烦,一家人再次推着小车起航。

目的地:物产丰富,战事未染的天府之国,四川。

老哥李白有诗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确实如此,一路上翻山越岭,还有许多有点儿诡异的小伙伴。

熊罴咆我东,虎豹号我西。我后长啸,我前又啼。

儿女饿得啼哭,老杜只能捡些橡子给家人充饥。

橡子就是电影《冰河世纪》里松鼠恋恋不忘那玩意,笔者北方人,只在景区里见过有卖橡子凉粉的,并不好吃。

一家人在战乱年代,老杜又贫病交加,推着小车从甘肃天水去往成都,一路之艰辛可想而知。

但是这个老家伙竟然还没忘纪录民生。

“四川出产井盐,工人在热炉旁终日劳作给官家煮盐,上交时每斗只得三百钱,而官家转手就卖出高价……”“战争消耗了巨量的资源,用来做箭杆的竹子砍光了,官家便命人去采斫悬崖上剩的竹子,民夫唱着悲歌爬上险山,按时交付无功,误了时机受罚……”

途经一处悬崖,也不知老杜是饿出幻觉了,还是听当地人说的,悬崖上有一只小凤凰。

心以当竹实,血以当醴泉,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

这是老杜少有的浪漫主义诗作,却还是有深深的现实主义情感。

用我的心当作竹米,用我的血当作甘泉,喂养这只小小的凤凰,让它快快长大,把祥瑞带回大唐,让天下苍生再无忧愁!

759年末,杜甫一家抵达成都,天府之国气候适宜、物产丰富,暂时还未受到战火侵袭。

西郊外有个浣花溪寺,住持法号复空,收留了老杜一家人,还告诉他,浣花溪是个好地方,附近还有一棵近二百年的老柟树,在那安家或可躲避风雨。

老杜很开心,着手建造新家。

先是开辟了一亩荒地,准备建一座豪华溪景茅房。

接下来嘛,就靠众筹了。

表弟专程给送来了一些建筑费用;老杜又写诗向这个求点树苗,向那个乞些盘子碗啥的。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

忙活了三个多月,暮春时节。

浣花溪草堂正式剪彩落成。

凭借地里的收成,一家人基本能够自给自足了。

杨柳枝枝弱,枇杷对对香。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

除了不断季的果菜,老杜还在那老树脚下专门开辟了一小块药圃。

在多年的长安困居、战乱流徙之后,老杜终于有了一个能和家人共享天伦的栖身之所。

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妻子拿纸画了棋盘,说赢了老杜明天就带她去划船;

小女儿追着彩蝶跑出去,又被彩蝶追着跑回来;

宗文在开心地背诵并默写家传诗集,也就一千多首;

宗武个兔崽子一会在河里裸泳,一会又气得把针偷去敲弯了,非要钓鱼,咱也不知道在河里经历了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

天气好时,坐在院子里就能看见雪山。

天气不好时,草屋后还有那棵参天古树能保佑一家人。

农历八月,成都的雨季也过去了。

可忽然一天,狂风大作,怒声如嚎。

老树擎起枝干如同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与风雨力争!

可是他太老了,在风洪雨流里,他的骨力老得衰微。

近二百年,历经了多少风雨的老树,在这场风雨里被连根拔起,轰然倒地。

狂风之下,百年老树尚且倒地,杜甫的茅屋又岂能幸免。

用不起瓦片,屋顶铺了厚厚的茅草,都被卷走了。

飞得高的,挂在了林中高高的树梢上。老杜叹了口气,这要搁老夫十五岁那年,一千棵以下的树梢我能爬个来回。

飞得低的,飘到了对面的江里。宗武乖儿子,你想游泳不。

老杜只能自己拄着拐杖追赶被风卷走的一根根屋顶。

忽然南村的一群少年斜刺里杀将出来,和老杜一道在风中追逐。

杜甫老泪纵横,好孩子,好孩子,爷爷谢谢你们呐。

然后这群好少年,一人抱着一大把屋顶,就跑竹林子里去了。

老杜在后边声嘶力竭的呼喊,跑反了,我家在这呢,跑反了,跑……弄啥嘞呀!当着我面儿抢啊!歪日恁个七孙,把屋顶还给我!

喊得唇焦口燥,只能倚着拐杖转身回家。

挪进院子,看到稀薄如一脑袋露皮白发的屋顶,老杜独自叹息:娃娃们的家里,也许更需要那些茅草吧,算了,都一样。

回到屋里,透过顶篷隐约还能看见如墨的乌云,秋昏的夜幕,苍凉的雪山。

可去球了,顶破四壁在,堂秋竹林深。

差点把“家徒四壁”这词变成现实主义。

天色晚了,先睡吧。

雷填填兮雨冥冥。

爹爹,我害怕,我想睡你这。

你都敢光腚下河你还怕打雷?

我……

快来被窝里吧,你小子睡觉老实点啊。

这床被子陪伴老杜多年了,搞不好还是当年被李白卷身子底下的那一床,如今棉絮也板结了,又薄又潮,并不暖和。

宗武依偎着父亲的温暖,渐渐沉进了梦乡。

睡着睡着竟然热了,迷迷糊糊的就开始蹬被子。

呲啦,被子蹬开个口子,这兔崽子。

老杜轻轻叹了口气,又给儿子重新掖好被子。

外边下大雨,屋里下小雨,从滴答滴答,到哗啦哗啦。

老杜出神地听着坠落床头的雨点,两滴之间的时间越来越短,到后来已经听不到间隔了。

炼字如神的老杜思索着,这样的场景如何形容是好?

倾泻如柱?夸张个啥嘛。

嗯,雨脚如麻……雨水坠落得如同垂下一根麻绳。

这哪是雨脚如麻,分明是心绪如麻。

也不知是衰老的缘故,还是抱病的原因,自战乱以来,睡眠越来越少。

到今天这个难眠的雨夜,更是彻夜难捱,可难捱的又何止我一人呐!

我多希望!一座座冲天大厦拔地而起!让天下一切贫寒之士得以安身!

上天!如果真让这大厦无边广大不动如山!就让我老头子一人冻死这破屋里也心甘情愿!

世尊,愿我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受诸苦恼恐怖等事,忧愁孤穷无有救护无依无舍,若其为我天耳所闻天眼所见,是众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恼者,我终不成无上正等正觉!——《大悲莲华经·观世音》

诗圣威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中唐诗坛承前启后的白居易也有一首相仿的《新制布裘》:

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温。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白居易的以诗纪史(比如《卖炭翁/缚戎人·新乐府五十首》)和现实主义风格不难看出,白乐天接过了谁的炬火。

但这首《新制布裘》,有点相形见绌。

他用了孟子的典,也确实符合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达则兼济天下”。

绌在,老杜是“苦吾苦以及人之苦”,穷冒烟了也还惦着天下。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也。——孟子

借老杜的光,插一节。

笔者教过一个名叫“浩然”的小男孩。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

他说如果能穿越回去,要带一辆货拉拉。为啥?

“老师,我想给老杜带一套房子。”

从此货拉拉就进了这页ppt。

站讲台的很欣慰,这孩子将来是条汉子。

欣慰,也有担忧,在时下——路见不平一声吼、流浪拾荒烤罐头的风气中,要多承受多少。

笔者也没少干这事,差点也去烤罐头了,所以常常想起来就去那烤罐头的ID下买点有用的。

所以要写老杜。

他不是供在课本里的神,他是个活过的普通人,经历了普通人会经历的甚至普通人都经历不到的,他和我们一样。

他又和我们不一样。

他心里有你我。

“为众人抱薪者, 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为自由开路者, 不可使其困顿于荆棘。”

自755年冬,战乱四年,中原还没有恢复,关内还闹着灾荒,经济崩得一塌糊涂。

战乱四年,《资治通鉴》数据如下: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地处盆地,坐拥天险的天府之国,日子也不好过了。

内部的、西边的、南边的各种势力蠢蠢欲动,山雨欲来,风满西南。

老杜一如初识李白那会儿,保有着清醒和远见,他也开始写诗讽刺那些唯恐天下不乱之徒。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话说,跟老哥兖州一别,已有十五年了,也不知道,

李太白,在夜郎怎么样了。

756年,肃宗登基之后,玄宗急了,诏令自己的儿子们分领节度使,永王李璘领任从西南到东南四道节度使,一时间,永王坐拥长江以南,颇有不臣之心。

高适在哥舒翰帐下做参谋,兵败后果断只身骑马前往长安报信儿,写了一道《陈潼关败亡形势疏》,替哥舒翰说了话,但更替玄宗甩了锅,得了玄宗赏识,当上了谏议大夫。

肃宗登基后,觉得高适是个人才,说话又好听,召见了他,授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委以讨伐永王之重任。

永王李璘想自立为帝,为获支持,以讨伐安史为名,广招天下志士,招募名单上,有个在庐山避难的大鹏。

为了招募大鹏,派使者三顾庐山。

三顾庐山,这是啥待遇?老子等了大半辈子了,一直盼着干一票儿大的!如今可真是欲渡黄河,河上有船;将登太行,红毯满山。

大鹏一激动,着了李璘的道儿,加入了叛军。

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谢公不徒然,起来为苍生。气同万里合,访我来琼都。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我在庐山待得好好的,独善其身嘛,非得来请我,既然是为天下苍生,那我也得效仿古之义士,义不容辞啊。

且待我乱世下山安天下,再如范蠡般事了拂衣去,只留下传说吧。

猜猜是谁。

没错,李白,五十七岁仍一腔热血的李白。

加入叛军之后,李白实在难以按捺内心的激动,表示了对这大事业的看好:

如登黄金台,遥谒紫霞仙。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

757年,肃宗以“让你去四川陪爸爸,你个碎娃敢不去,打你”为由发兵讨伐永王部,永王兵败身死,李白也跟着沾了光,在浔阳被捕,锒铛入狱,死罪。

显然,谁都知道李白也就是写写诗,夸夸口,军政要事哪有他的份儿?这么重的刑罚,就是拿这个站错队还有点名气的大鹏杀威。

可怜那月月鸟不知道他,是一只鸡,杀鸡儆猴的鸡。

而抓李白的平叛大军,总指挥,正是将星冉冉升起的,高适。

大鹏一看,原来是同年故人啊(他俩同一年出生)。

赶紧眼泪汪汪手书一封,托狱友送信给高大人《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采尔幕中画,戡难光殊勋。我无燕霜感,玉石俱烧焚。但洒一行泪,临歧竟何云。高大人坐任淮南节度使,谈笑之间,叛军灰飞烟灭。圣上采纳了你的谋划,成功平叛,你更是功勋卓著。你可别多想啊,其实我倒也不是找你诉冤,无非是跟永王那伙冥顽不改的家伙玉石俱焚呗(兄弟,冥顽不改的是石头,我是玉呀!我是玉!你说我冤不冤呐!)为兄这马上就要驾鹤西去,回我的天上去了,想我兄弟二人深厚情谊,浔阳江水深千尺,不及达夫与我情啊。因此给你手书一封道个别,没成想这一行眼泪咋还掉信纸上了,不知道说点啥好,就写到这吧。此致,永(jiù)(wǒ)。——李白

而高适,未回。李白第三任妻子宗氏登门求情,不见

好在,李白早年一颗侠心救过一个即将被军法从事的军官

识郭汾阳于行伍间,为免脱其刑责而奖重之。

郭汾阳这个响当当的名字,正是后来收复河北、河东、长安、洛阳……功高盖世、位极人臣而被加封汾阳郡王的郭子仪。

“璘败,(李白)当诛。……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新唐书·李白》

郭子仪此时可谓是功高盖主了都,历朝历代这种力挽狂澜的都有被卸磨杀驴的风险。

可那郭子仪不怕自己是一头驴,当初我差点死了,太白与我素无交情,可人家搭救了我。

宁肯弃掉爵位,解甲归田,保李白一命。

危难之际见真情。

关于高适没救李白,一般有两种说法:一,高适身为封疆大吏,再替李白说话,这李白影响力也太大了,更该杀。所以高适没救李白是为了救李白。二,高适终是怕惹火烧身。

笔者倾向第二种,而无论是哪种,高适的封疆大吏也没郭子仪大,论惹火也没郭子仪敏感。

况且郭子仪冒险是为报李白搭救之恩,也轮不上“高适找郭子仪救李白”看这后辈的面子才救李白。

再看李白在狱中还写过一首牢骚满腹的《箜篌谣》:

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贵贱结交心不移,唯有严陵及光武。周公称大圣,管蔡宁相容。汉谣一斗粟,不与淮南舂。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他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

诗仙好像很失望。

若世间全无道义,人间会是何样?

得亏了郭子仪知恩守义,李白才得以免死,被流放夜郎。

至于为啥流放这么个地方,这里面可能是肃宗的恶趣味——有个典故叫“夜郎自大”。

所以说《长安三万里》,一言难尽。

再说回老杜。

早在秦州,无处安身穷得当松鼠的时候,老杜就听说了李白老哥的遭遇,做梦都怕李白出事: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梦李白二首》

后来得知李白没死: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天末怀李白》

老哥,你那怎么样,照顾好自己。哥啊,怪只怪你才华太盛,竟引暗箭。哥哥,你要是真的冤死了,就和屈原作伴吧。

759年,肃宗因购方便面没有叉子,罪己于天,宣布大赦天下。

死罪从流,流罪从免。

诗仙正在夜郎流放反省,忽然得知重获自由了!

于是: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上刚冲破重庆的云彩,一天就干到荆州了。三峡两岸的猴儿们恁就叫吧,一切阻碍都被老子甩到腚后喽。

猿鸣鹤唳从来都是悲凉之声,能写成如此轻快的也就诗仙了。

而得知李白生还的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好久没见你了老哥,你说你这辈子装得这么狂,惹那么个祸,多令在乎你的人感到悲哀。

那么多人都要杀你,也就兄弟我可怜你假意下的真才。

想你太白飞扬跋扈一生,雄作千首;可时下能解飘零寂寞的,却唯有杯酒。

哥,回来吧,你家乡的匡山下还有你的书案,既已是满鬓风霜了,也该回家了

要说仙圣之缘:

其实李白和杜甫的友谊到底有多深厚,更多的是世人对大唐双星能相提并论就该管鲍俞钟的想当然。

他们俩年轻时的交集,杜甫确实仰慕李白这老哥,而李白,以李白的心气儿,哈,得承认,这哥俩都慕强。

李白一辈子就给杜甫写过四首诗,有三首都挺客套的,耐人寻味的是这首《戏赠杜甫》: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李白对人嘘寒问暖的诗很少很少。

在多数人那,李白总是大鹏;在少数李白也得仰着的人那,李白总是谪仙小谢;在杜甫这,诗仙倒真是个老大哥的样子了。

他愿意放下动不动就长空万里的海口而对杜甫嘘寒问暖,也许正是因为,杜甫的真实。

那是谪仙一生压在心底的真实。

而杜甫给李白的这最后一首《不见》,里面还有个超出文本之外的,真实到令人动容的情感。

在长安城领救济粮的时候,杜甫有个非常要好的朋友——深得玄宗赏识的郑虔。老杜穷成那样却有点闲钱就去找郑虔喝酒,而郑虔也是长安城里为数不多的一直在帮助杜甫的人。

战乱分别后,老杜路过郑虔已经荒废的住处,走进去看到了他桌上已经干成了标本也没人收拾的萤囊(装萤火虫的,古人用来读书的低频爆闪费眼灯),想起曾经把酒言欢的情谊,感慨万千。

760年,老杜得知郑虔客死台州,悲伤不已,不久之后,得知了李白重获自由。

那句匡山读书处背后是啥。

是李白大哥你就算像我最好的朋友那样,死在外边直到最后也未能相见,你好歹,留个桌子让我看一眼。

真诚。

平定完永王之乱后,高适受宦官李辅国(辅国,国忠,这都啥)谗言被剥了兵权,当然,难免有肃宗卸磨杀驴之嫌。后来高适调任四川多地当市长,这期间,杜甫曾多次去蜀州看望他。

搞得高适还挺不好意思。

龙钟还忝二千,愧尔东西南北人。

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还领着丰厚的俸禄,真让我愧对你这位漂泊四方的老朋友。

再后来高适替严武代理成都尹,赴成都任职后,顺道带着酒来看看杜甫,老杜很感动,又觉得没什么好招待老朋友而感到窘迫。

自愧无鲑菜,空烦卸马鞍

我这里穷得没法请你吃鲑鱼,还劳烦你白卸了马鞍,折腾这一趟。

761年,高适调走了,严武正式坐任成都尹兼御史大夫及剑南节度使,掌管西南军政大权,封疆大吏,镇守一方。

而严武,是杜甫长安任职期间的老朋友。

于是浣花溪草堂前,常常有一列插着小旗的黑色车队,附近还站着许多黑衣墨镜戴耳机的家伙。

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非关使者征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

省长兼军区司令竟然在我这草堂里亲自下厨,他的雕鞍骏马就在我花旁伫立,这回可真不是我求着向他化缘,实在是人家将军自有礼义。

其实严武在史书里评价不咋地,打仗是把好手但性情暴躁,杜甫总是苦口婆心地劝他,得待人以宽。

也许是杜甫的磨磨唧唧真的起了作用,有一次一位老农邀请老杜去喝酒,喝多了老人竟然开始夸严武,说自己这小老百姓可从来没见过严大人这样的高官——儿子在严武帐下服役,从来没有休假。前几天农忙,严大人竟然给我儿放了农忙假,可给我帮了大忙啦,只要严大人还在四川,以后差役赋税哪怕重得压死人,看在严大人的份上我也绝不搬走……

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酒酣夸新尹,畜眼未见有……前日放营农,辛苦救衰朽。差科死则已,誓不举家走

老杜赶紧把这事告诉了严武,鼓励他继续,保持住,官民之间这般意气多感人啊,这样教化民风才是为政之首。

感此气扬扬,须知风化首。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严武也开心,甚至邀请老杜去成都府尹厅参加宴会。

渐渐地,人们都知道了,剑南节度使在郊区有个好朋友。

于是浣花溪草堂迎来送往的客人居然多了起来,这个来求首诗,留下点日用品,那个来求副字,留下些小红包。

甚至有个太子的门客远道而来,给老杜送来一席绣着鲸鱼等一众水族神兽的毛毯。

虽然老杜出身不错见过世面,但这样贵重的精品老杜也没见过。

老杜“展阅良久”。

然后拒绝了这份礼物。

清醒是老杜一辈子的天赋和诅咒。

老杜心想,这玩意我可不配用——这倒不是说穷人不配用好东西。

而是这玩意指不定得多少女工日夜劳作干上一两年才能出货,然后她们自己还买不起,这得给社会造多大福?多高的道行才配得上用这么好的东西?咋也得是公卿吧?我这山野贱民,只配穿短褂子。

领客珍重意,顾我非公卿……今我一贱老,裋褐更无营。

送这么贵重的东西给我?是冲着我吗?

这要是不知羞耻地收了,那不光是给抹黑我自己啊,那是给我朋友添污。

奈何田舍翁,受此厚贶情。锦鲸卷还客,始觉心和平

严武在成都这一年多里,老杜的日子倒是确实好过了不少,但老杜这辈子,

好日子总是如镜花水月。

762年,玄宗、肃宗相继驾崩,严武奉命回京,高适接替。

严武在的时候,吐蕃也好,羌人也罢,四川内外大大小小的势力,他镇得住

严武刚走,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就反了,成都转瞬之间就成了人间地狱,哀号遍地,血流满街。

高适:就这么不给面子?然后手忙脚乱地平叛。

而杜甫在兵荒马乱里,被迫离开经营许久的浣花溪小家,再度携家带口流浪。

这一流浪,又是两年。

这两年里,杜甫一如既往,纪录着战地民生。

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

一如既往,说着没人敢说的实话。

盗贼本王臣……盗灭人还乱,兵残将自疑。

同时也为中原安史之乱的结束而抒发狂喜,恨不得马上回到家乡。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他还去拜访了诗骨陈子昂(初唐硬汉)的故居,也去祭奠了长安任职期间的另一位老友房琯。

老杜这个清醒加远见的本事不服不行,又让他说中了。

盗灭人还乱,兵残将自疑。

造反的徐知道被部下杀了,但吐蕃趁虚而入,一度进犯西境,直逼长安。

高适治蜀不力,调去打吐蕃,“旋战败”。

于是朝廷着令严武再任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府尹,统管西南大局。

老杜领着一家在流浪的路上,忽然接到了朝廷的诏令,任命老杜为京兆功曹。

不用想,准是严武使的劲。

老杜已经做好了东游的计划,所以拒绝了领受官职,结果转头就听说严武要回四川了?!

殊方又喜故人来。

我的朋友,我的乡亲们,我的草堂,我的药圃,我少陵野老又回来啦!

【五,回梦西南】

回到成都直抵浣花溪,推开堂门,野耗子满地乱跑是多么淘气;翻开旧书,蠹虫的尸体也令人感到欣喜。

家里的老狗竟然也还活着!你个畜生往我裤子里钻啥,知道你高兴,行了玩去吧:

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邻舍喜我归,酤酒携胡芦。大官喜我来,遣骑问所须。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

邻居比狗还高兴,特意带着葫芦娃给我送酒来;严武个老不死的,比我邻居还高兴,派了外卖小哥来问我点些啥;

全村儿都高兴,满街都是邻居、葫芦娃和狗……乡亲们!我想死你们啦!

在杜甫还活着的朋友里,论真在乎这老家伙的,还得是严武:

早就跟你说八百回了,别天天在草堂当宅男,咋的,给你扯根网线派俩外卖小哥,你真就要宅到地老天荒啊?那回我让你来给我帮忙,你说你不想跟我手底下那帮玩意做同僚,你写写诗挺好,行,我尊重你的选择。

莫倚善题鹦鹉赋,何须不著鵕鸃冠。(鹦鹉赋,祢衡怀才不遇典故;鵕鸃冠,官帽)少扯那个怀才不遇的烂梗,明明是你心高气傲自己不干。

后来高适管四川的时候,我惦记你怕你过不好,给你安排的那可是京官啊,那时候我啥处境?你知道我费多大劲?结果你个老小子连我剑南节度使的面子都敢驳,你真行啊你呀。我就琢磨着吧,你莫非是嫌那官职小?行,我给你整个大的,这回,朝廷任命你,做我节度使署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五品绯衣银鱼!检校,明白吧?你就领工资都不用上班,五品俸禄啊,我特么才三品,这回满意了吧?我知道你有道义洁癖,可是你也得为你家我老嫂子想想吧?你得为我侄子侄女想想吧?我告诉你你丫再驳我面子我可真生气了啊……

兴发会能驰骏马,应须直到使君滩。高兴的时候我就想策马奔腾,就想上你那浣花溪玩去。

身份悬殊却照顾自己的自尊,朋友都做到这份上了,再不答应就不识抬举了。

但也不能吃空饷啊,合着我天天骂他们蛀国贼,然后到我自己这觍着脸干一样的丑事?

老杜我干不出那事来。

于是,五十三岁的老杜又开始了打卡签到996的美好生活,后来为了上班方便,干脆暂别草堂,卷着铺盖搬到了办公室。

离岗位更近,心里踏实。

离同事更近,心里翻江倒海。

老杜发现,即便是在威镇西南的严武帐下,他眼皮子底下这帮玩意也还是乌烟瘴气。

也许是中原变乱大环境不好,西南暂且安适的职位就尤为珍贵,这帮玩意职场内卷的简直诡异,比着赛的对下排挤对上拍马屁。

领导是咱朋友,不能给朋友丢脸,工作更得卖力,不跟你们这帮年轻后生扯皮。

哎不是,我品性行端坐正,工作尽心尽责,你们笑话我老是何意?

晚将末契托年少,当面输心背面笑。寄谢悠悠世上儿,不争好恶莫相疑

懒得跟你们置气。

于是杜甫,结束了自己最后一段政治生涯。

回到草堂,春暖屠苏,种药除草,扫地修屋。

忙活一会坐院儿里歇歇,雪山真美啊。

初春刚回到草堂,四月,噩耗传来。

严武才四十岁,病逝了!

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

漫游梁宋时的朋友,李白,高适,走了。

困居长安时的挚友,苏源明,郑虔,走了。

房琯,岑参,王维……你们都走了。

严武……严武,你也走了。

无依无凭,也无牵无挂了。

765年五月,五十三岁的老杜变卖家当购得一艘小船,从此,举家漂流。

浣花溪草堂,建成五年半,老杜实际居住还不满四年。

却成了在中国文学史矗立千年的一方圣地。

成都的锦里,武侯祠,先主庙……也都随着老杜的诗文留香至今。

【六,飘飘何所似】

除了在忠州龙兴寺暂住两月,一家人一直生活在船上。

夜静水寒,老杜的身体愈发不好了。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有点我老哥李白的意思吧,哈哈。

名岂文章著,回想在成都的日子,草堂迎来送往,那么多宾客,真的是慕我杜甫的诗名而来吗?

老杜清醒着呢。

官应老病休,兄弟,别怪我辞官,我又老又病,不该再给你添麻烦了,是该把位置让给更有作为的年轻人。

只是没想到,你才四十岁……

如今你再也不用征战血海,承受非议了。

只是哥哥我,还得继续游弋无常,像那寒江微风夜行的孤舟,像那风中无处落脚的沙鸥。

严武死后,西南诸部又没人镇得住了,接替严武的郭英乂暴戾骄奢惹了众怒,严武旧部汉州刺史起兵造反,其他州郡又来平叛,党项、吐谷浑、吐蕃、回纥各部趁虚而入,蜀中再次大乱。

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群盗相随剧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同时期的史书里,少有不加粉饰的。

诗史如是。

767年初,杜甫暂住夔州。

老杜看到夔州人民勤劳质朴,只是有许多女子年过四旬还未结婚,整日如男子一般上山砍柴,有时还要冒险贩卖私盐供养一家人。老杜感慨,仗打了这么多年,男人不是当兵就是服徭役了,这世道啊。

结果听见有人嚼舌头,说他们是太难看了,一个个跟卡西莫多似的才没人娶。

诗圣一如既往替弱势群体说话。

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

767年三月,杜甫暂住瀼西。

老杜租了一块官地,种了许多治疗风湿的药材,还有蜜柑,这玩意好卖。但是老杜奇怪的是当地百姓明知道这玩意卖得上价却都不肯种植,一问才知道,是怕官家夺了去。吃得够饱了还要搜刮民脂民膏?

饱食亦何心,荒哉膏粱客。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

老杜很想为他们做些什么。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可如今,老病困身,漂泊难自保,想匡正乾坤,又能做什么呢?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老杜的身体真的很不好了。

疟疾,肺病,风湿,手脚麻木,糖尿病……牙齿脱落了一半,耳朵几乎聋了……

当年,偶像孔明在白帝城受汉昭烈帝托孤。

后来,老哥太白从白帝城轻舟再寻梦想。

听说白帝城外,有座高台,那里能不能看到我中原的家乡啊!

登高(文无第一,七律之冠)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秋风啊凛冽的秋风,荡清了天边的层层云彩,当年的太白是笑闻猿声,我只觉得悲哀。

秋风啊遒劲的秋风,吹散了江上的烟波暮霭,那沙鸥想驻足暂歇,也只能在风中徘徊。

秋风啊秋风,你让这决眦所及尽是轰然凋落;时光哟时光,怎么就这样一路走来?!

漂泊万里,忧春悲秋,客游他乡,人生尽头,百病缠身,孑然无友,登高难望,青山难留。

只剩下艰难,苦厄,遗憾还有如霜白发。正好贫病潦倒,正好暂舍那聊以解忧的廉价水酒。

十九岁登泰山而小天下,豪情万丈,意气风发,如果你看到未来步履维艰的那个老叟,你会不会后悔这大半生的坚持?

五十五岁忧愁孤穷,无依无舍,昏花的老眼若能回望从前,你会不会告诉那个裘马轻狂的公子天下人十,舍义者九,别奋力守那唯一?

致君尧舜上。

肃宗驾崩后,长子李豫被宦官李辅国等拥立即位,史称代宗。

一场安史之乱使大唐由盛转衰。

虽然大乱初定,河北业已收复,却与中央朝廷貌合神离。

代宗生日,河北安史旧部携重礼朝拜。

代宗近侍常衮劝谏:各地所呈寿礼合二十四万缗钱(一千文铜钱为一缗钱,二十四万缗钱合两亿四千万,这可是战后初愈之时)都是民脂民膏,不能接受。

代宗尽数收取。

老杜赞许直言的常衮:

英雄见事若通神。

老杜劝教年轻的代宗:

圣哲为心小身。

老杜警告河北诸使/代宗:

燕赵休矜出佳丽,宫闱不拟选才人。别自以为是又进献河北的美女,不会再有第二个杨玉环了。

再使风俗淳。

老杜的瀼西草屋借给了一个姓吴的房客,房前有一颗枣树,邻居一位穷苦的妇人常常过来打些枣子充饥,老杜从来不阻拦。可这位房客搬进来后,竟然要修篱笆拦住那妇人,老杜及时制止了他: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苦厄人本应通力相亲,又何苦为难同是苦厄人?

768年,老杜五十六岁。

收到远房堂弟的手书邀请,老杜带着一家老小,再次漂流远赴荆州。

到了荆州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老杜并没有找到这位堂弟。

这时候的杜甫已经彻底耳聋了,客人和他谈话得写在纸上看,右臂也近乎坏死了,写信需要儿子代笔。

一家人举步维艰。

想去拜访城里不太熟识的朋友求得帮助:

苦摇求食尾,常曝报恩腮。

却因为穿着过于残破,又是拄着拐杖步行,门房都不愿通报主人家,想坐轿子哪有钱雇轿夫。

在荆州举目无亲,无处安身,一家人只得再凭孤舟,另寻不知未来的他方。

可他自己都这样了,这老家伙还在纪录民情,抒发民声

石间采蕨女,鬻市输官曹。丈夫死,暮返空村号。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

像堂弟那样的不顺事又发生了几次,几经辗转行至潭州,杜甫风湿病重,已近残废,一家人口腹无依。

舟停靠港,老杜得知小舟之家的左邻右舍——渔民朋友和他一样受风湿之苦,断然送药给他们。

渔民们都很感激,为了答谢这位落魄又慈祥的老文人,他们带着老杜来到鱼市上摆摊卖药,在众人的帮忙下,销量竟还不错。

老杜开心地像个孩子,拿卖药的钱换了一点酒肉回到小舟与家人分享。

只有患难妻子杨氏泪流不止,她找到渔民们,求他们不要再帮老杜卖药了。

那是老杜留给自己的最后一点药!

在潭州的某一天,一个名叫苏涣的学子带着诗作来小舟拜访杜甫,杜甫惊奇于这个年轻后生的行文怎么还有些建安风骨?

苏涣坦诚相告,自己从前在山里做劫富济贫的强盗,使得一手好弩,人称弩跖,报上名号贪官都吓得绕着走。后来才放弃了这种生活,专心读书。

难怪有如此雄英之气,这也是个理想主义者啊,杜甫很久没感到这样痛快了,恍惚觉得头发都好像又黑了。

孩子,呵呵呵呵,孩子,那不叫强盗。

太史公说,那叫游侠。

此后,苏涣常常到鱼市上看望杜甫。

770年四月的一天夜里,潭州城火光冲天,又是一场内乱。

苏涣与杜甫一同逃出了潭州。

再后来,杜甫来到衡州,向衡州刺史推荐过苏涣。

只是老杜并不知道,苏涣已去往广东,两年之后在广东起兵造反,兵败身死。

在衡州,老杜计划去投郴州任职的舅父。

行至耒阳县,忽逢江水大涨,前行艰难,老杜便将赖以为生的小舟停靠在方田驿。

进不能进,退无可退,五天五夜,水米皆无,一家人危在旦夕。

好在,耒阳县令——一个姓聂的年轻人,听说了大水把偶像送来了?!

赶紧带着酒肉去探望老杜。

杜甫接受了这珍贵的馈赠并作《聂耒阳以仆阻水书致酒肉疗饥荒江诗得代怀…泊于方田》以答谢。

可是写完又是一场暴雨,无法当面交给聂县令。山洪欲来,老杜只得掉转船头,暂回衡州。

等到耒阳这边大水退去了,聂县令急忙派人再寻杜甫,却发现偶像的踪迹——

——再也找不到了!

定是被洪水打翻了船只,葬身江流了!

一代炬火,就这样熄灭!

耒阳有一座杜甫墓,便是聂县令为诗圣所修。

但其实杜甫没死!

他只是被大水阻拦,改了航向:

老杜想顺着汉江逆流而上,回到阔别许久的长安。

只是贫穷和疾病,比那大水的阻拦更甚。

从秋到冬,他的小船一直漂浮于湘江之上。

770年,这一年的冬天,一家人只能以喂猪的蔾菜煮汤度日。寒气侵袭,老杜咳嗽难耐,吃完了药又大汗不止。

如同风中摇烛。

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老杜多想落叶归根,回到生我的家乡养育我的中原,但他也知道这奢望是不可能实现了。

朔风凛冽,小舟飘摇,杜甫伏在枕头上挣扎着支起身子,以清醒的意志,衰微的残躯,写下最后这首: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轩辕休制律,虞舜罢弹琴。尚错雄鸣管,犹伤半死心。圣贤名古邈,羁旅病年侵。……

当年轩辕黄帝合天地正气定下了音律,留下了雄雌笛管;舜帝也以音律治理世风,留下了五弦古琴;

把律管和古琴收起来吧。

我已衰弱得分不清雄管和雌管了,竭力演奏出的音律却不是正调,桐树半死尚且能制琴,我亦半死,只能伤心。

古之圣贤在他们的时代以成就而得名,如今却是越来越来远了,竟然后继无人。

我多想继承你们的事业,可如今羁旅他乡,病情逾年愈深。

故国悲寒望,群云惨岁阴。水乡霾白屋,枫岸叠青岑。

遥望北方正是寒境的乡关,年终晚景又是群云惨淡。

江上烟波遮蔽了水乡人民的白屋,近岸枫林点缀着远处连绵的青山。

兴尽才无闷,愁来遽不禁。

看着这一切景致刚有些兴致,谁知忽然间,忧愁又不期而至。

牵裾惊魏帝,投阁为刘歆。狂走终奚适,微才谢所钦。吾安藜不糁,汝贵玉为琛。

我曾经多次直言,忤逆圣意,触犯天颜。(用典)

为此虽只能终日奔波,也是我才疏学浅,还要感谢朝堂诸位愿意高看。

喝点加不起碎谷的野菜汤,我仍觉得心安,你们高高在上贵如珍宝的诸位呢?

应过数粒食,得近四知金。

我无法像鹪鹩小鸟那样简朴地生活,不能凭几粒米就安然自乐。(用典)

只得愧领诸位清清白白,暗夜得来的钱财用以苟活。(用典,四知金:东汉王密夜带十斤金行贿杨震,称暮夜无知者,杨震怒道,天知,神知,你知,我知,怎能说没人知道,于是拒收。)

瘗夭追潘岳,持危觅邓林。蹉跎翻学步,感激在知音。

我亲手埋葬了夭折的孩子,渴望找到夸父留下的手杖,穿越这世上的困顿。(用典)

可笑我笨拙总是学不会流俗,多年来一事无成,只能感谢朋友们的照顾。

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

如今藩镇割据势头不减,军阀作乱平定困难。(用典)

洛阳久久不通家书,长安时时陷入动乱。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葛洪尸定解,许靖力还任。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

流血的战争仍在继续,战斗的号角延续至今。

我还想和你们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宁愿如江东许靖先人后己,只可惜命运已经注定,我即将驾鹤西去。(用典,蜀汉元勋许靖,战乱渡江时最后上船,其人每临危急,先助人后顾己,无论亲疏,饥寒与共;葛洪,东晋炼丹家,于山中仙逝。)

一生空有炼丹秘诀却一无所成,不能给家人留下什么,惟有老泪以终。

这是老杜给自己一生的总结,通篇26个典故,格律无可挑剔,而意境,字字丹心。

这首诗写完不久,老爷子日渐病重。

五十九岁这一年的冬天

也许是一个静谧的夜晚

也许这一天的晚餐

足酒饱饭

也许这一天的小船

如春日草堂般温暖

老杜睡得很香甜

恍惚间

看到了父母姑妈慈祥的笑颜

恍惚间

看到妻子儿女围在身边

恍惚间

看到源明郑虔大笑着迎来

恍惚间

看到太白递来金盏

严武嘘寒问暖

还有一只彩凤,衔着瑞图遨游八极!

还有苍生九州,从此吃饱穿暖,河清海晏……

公元770年冬,杜甫病逝在赖以为家的小舟之中,享年五十九岁。

【七,后记】

杜甫半生穷困潦倒,多年饮冰,却难凉热血。

燃尽一生,以星星之火为后世表率;凭一己之力,把“诗”从笙歌燕舞、个人主义引向人文光辉。

中唐的韩愈李贺学他的如神炼字;元稹白居易学他的朴实通俗;晚唐的李商隐学他的七律技法;宋代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也都深受他的影响。

可他几乎所有的荣誉,都是在死后加封。

是中唐白居易、元稹对他极力赞扬,是韩愈将他和李白并称为李杜,直到晚唐他的诗才被称为“诗史”,

北宋苏轼尊崇他为古今诗人之首,

而到了明代他才被尊为诗圣。

何谓圣?

才德全尽谓之圣——司马光

诗仙和诗圣相提并论逾千年了。

很多人对杜甫的了解就停留在和李白并称。

但笔者总觉得,诗仙是占便宜的那个。

虽然《全唐诗》、《唐诗三百首》里,收录的杜诗明明比李白的多。

但近些年的古诗启蒙读物里,李诗是居多的。

可这仍不足以解释,为什么人们喜欢李白胜过杜甫。

其实韩愈作为教育家,把他们俩相提并论是相当有道理的。

诗仙和诗圣这俩人,代表了两个极端

既是两种性格的极端,更是两种生活哲学的极端

诗仙极端自恋,诗圣极端兼爱

诗仙的诗呈现的是自我中心的人所能做到的极致

按照佛陀提出的十二缘起来看,人人心里都有自恋,只是程度多少。

但是再自恋的人,心里也会有个界限。

想想我们身边的人,有的人会因为自己的球鞋,自己的车,自己的长相,自己的地位,做过的某件事……而沾沾自喜,乐在其中一时不能自拔。但也只是一时。

没见过有谁会把自己最扬扬自得的点,顺着报纸广播电视网线——公布于人寰的。

因为世界很大,人也很多。

你最洋洋自得的点,放到更大的范围里,可能是其他人不屑的——他有比你更好的;也可能会引起他人的嫉妒,制造敌意和争端——你有他没有。

无论哪种可能性,都会制止一个人的自恋蔓延。

所以人们只敢在小范围内自恋,或是为了维持自我满足而去坚守一个小范围。

但诗仙可不是啊!

诗仙的自恋是何等的气脉,那是“我老大,天老二”,“我把天当老大的时候,也是为了衬托:我——才是真正的老大。”

李白61岁病逝当涂前所作《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大鹏翱翔啊振翅于八方,半空里掉下来啊因为没劲儿了。(不是天让我掉下来,天没这本事。颇有项羽“此天亡我非战之罪”的味道。)

可翅膀激荡的余风仍能流传万世不衰,游历仙境啊去看扶桑树(太阳从此升起),衣服袖子挂住了。

后人得知而传播我仙逝的消息,孔子都没了,还有谁会为我哭泣?(齐国伐鲁之时,鲁国得到一只瑞兽麒麟,人们都为鲁国的好运庆贺,只有孔子为麒麟哭泣道:这瑞兽生的不是时候,鲁国已经衰落了。)

早年要么做宰相,要么做帝师,至于具体咋做,不管,就这名儿配得上我。晚年幸免于罪,重获自由,不回家继续投李光弼,临终前,诗仙依然不服:我是麒麟。

诗仙代表的是大多数人敢想却不敢说甚至想都不敢想的极致自恋,所以他洒脱,所以他高亢,所以他高人一等,高到似从天下凡,所以他是谪仙(贺知章评)。

一颗赤子之心,无拘无束如此,替大多数人做了不敢做的梦,所以人们喜欢他。

诗圣的诗呈现的是无我无私的人所能做到的极致。

永远和光同尘,永远眼含热泪,永远爱得深沉。

为啥白居易的《新制布裘》没让他封圣,因为得他先暖和起来,大家再暖和起来。

同样是一个时代的大旗,白乐天没藏住那一分自恋,又割不断兼爱的情怀,所以他只能夹在中间,闯出一条新乐府之路。

而诗圣,他自己都一无所有却心怀每一个人,他体恤每一个人的苦恼从皇帝到黎民,他讽刺但又没有把责任推给别人就自觉轻松,因为他还继续找原因和解决办法,满怀热情又理智到无情,在他身上找不到藏私的影子,因为诗圣从来都不是他自己,他是一群人,是那个时代,是整个世道,一种利益最大化的可能性的代表。

人们读李白,是因为借李白而过瘾,因为自己做不到。

人们读杜甫,更多的却是望而生畏,因为自己做不到。

但看过杜甫的生平,你又会发现,他就是个普通人。

老杜追求一生的那种可能性,近一千三百年了,我们依然没能做到。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曾经有一位老人,在诗圣离世之地不远处降生,

也曾“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也曾“粪土当年万户侯”,

也曾“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也曾“太平世界,环球从此凉热”

……

他们俩的诗有好多好多气脉相通之处。

这位老人晚年白内障手术初愈,不顾医生劝阻而读书,

读到这概括了千古兴亡多少事的一句,嚎啕不止。

最后,借诗圣的一句凭吊这两位老人,两位前辈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再借这位老人的一句送给我们彼此:

你我之辈,

忍将夙愿,

付与东流?

長行谨呈

关键词: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数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